字词 | 黄羊角 |
类别 |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|
释义 | 黄羊角 【名称出处】:《吉林中草药》 【概况】: 基源 为牛科原羚属动物黄羊的角。 原动物 黄羊Procapra gutturosa Pallas 余项参见“黄羊肉”条。 【生药】: 采集 四季均可猎取,捕杀后取角。 加工炮制 取原药材,温水浸润,镑或刨成极薄细丝干燥;或锉碎,研成细粉。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。 鉴别 本品呈长圆锥形而侧扁,略作“S”形弯曲,长约20cm,表面淡灰棕色或灰黑色,不透明,有多数纵裂,角上除尖端部分均有微波状环脊,约17~20个,其下部间距较小,约5mm。内部有较大的骨心。 。【化学】:含多种氨基酸[1]、磷脂类:卵磷脂、脑磷脂、神经鞘磷脂、磷脂酰丝氨酸、磷脂酰肌醇[2]。 参考文献 [1] 广东省医药研究所,羚羊角代用品黄羊角的实验研究报告 1976 [2] 中药通报 1982;7(6):27 【药理】: ❶ 对中枢神经的作用 黄羊角注射液800mg/kgiv,对伤寒、副伤寒甲乙三联疫苗致热家兔有明显解热作用[1]。 黄羊角煎剂10g/kgiv或ip,均可使小鼠自发活动减少,l0g/kgip,可延长小鼠水合氯醛睡眠时间,对抗丙苯丙胺引起的中枢兴奋作用,20g/kgip,抑制尼可刹米引起的小鼠抽搐,但不能对抗小鼠苯甲酸钠咖啡因惊厥或最大电休克发作[2]。黄羊角注射液3g/kgip,对小鼠醋酸扭体法、热板法试验,均表明有镇痛作用[3]。 参考文献 [1] 中草药通讯 1979;10(5):12 [2] 中成药研究 1981;(4):36 [3] 天津中医 1988;(5):34 。【药性】: 性味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“甘、淡,平。” 功效 平肝熄风,清热解毒。 主治 小儿感冒发热,小儿惊风,中风,温病发热。 用法用量 内服:煎汤,3~9g。 。【临床应用】: 单方应用 《吉林中草药》:“治小儿感冒发热:黄羊角6g。水煎3小时,滤过,再加热浓缩,然后于滤液中兑蔗糖,制成黄羊角糖浆。分10次服,每日3次。” |
随便看 |
|
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,其功能与新华字典、现代汉语词典、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、释义及用法,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