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汲清
【介绍】: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。 地质学家。男,1904年3月出生,四川仁寿人。曾任原中央地质调查所地质主任、所长,西南地质局局长,地质部石油地质局总工程师,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,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,并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,第一、二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,全国政协常委。1924年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,获理学学士学位,1935年获瑞士浓霞台大学博士学位。 主要贡献和著述:有许多创造性的成就,几乎遍及地质学各个主要分支领域。1932年著《中国南部二迭纪地层》一书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总结了断代地层的书;《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》一书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中国主要大地构造单元及其特征,划分了三大构造类型;《中国新构造运动的几个类型》的论文,对中国新构造运动,对水文——工程地质、地震地质等方面的研究有著重要的指导意义。 1955年地质部开始部署全国石油普查工作,在选择战略区时,其建议以松辽平原、华北平原、四川盆地和鄂尔多斯为四大重点,后证明松辽平原、华北平原都是我国的大油田。在研究中国煤田地质方面也有突出贡献。1936年领导南岭地质调查队,与路兆洽、张兆瑾在湖南资兴发现巨大的中生代煤田。1954年带领攀枝花地质勘探队,建成渡口钢铁工业区的重要矿产基地。 主要著述:据不完全统计,论文、专著超过150种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