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水藨叶
【概况】: 异名 红娘藤、三月泡、山泡刺藤(陕西),黄水泡、小米泡(贵州)。 基源 为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光滑高梁泡的叶。 原植物 光滑高粱泡Rubus lambertianus Ser.var.glaber Hemsl.[R.lambertianus Ser.var.hakonensis(Franch.et Sav.)Rehd.] 形态 半落叶藤状灌木,高达3m;枝有微弯小皮刺。单叶宽卵形,长5~10cm,宽4~8cm,顶端渐尖,基部心形,小枝和叶片两面均光滑无毛或仅在叶片上面沿叶脉稍具柔毛,边缘明显3~5裂或呈波状,有细锯齿;托叶离生,线状深裂。圆锥状花序顶生,生于枝上部叶腋内的花序常近总状,有时仅数朵花簇生于叶腋;花序和花萼无毛或近无毛;苞片与托叶相似;花直径约8mm;萼片卵状披针形,全缘;花瓣倒卵形,白色,无毛,稍短于萼片;雄蕊多数,稍短于花瓣,花丝宽扁;雌蕊约15~20。果实近球形,直径约6~8mm,由多数小核果组成,黄色或橙黄色。核较小,长约2mm,有明显皱纹。花期8~9月,果期10~11月。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200~2500m山坡、多石砾山沟或林缘。分布于陕西、甘肃、湖北、江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。 。【药性】: 性味 ❶ 《中药大辞典》:“性凉,味苦、涩。” ❷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“甘、苦,平。” 功效 清热解毒,除湿。 主治 黄水疮。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“叶外用治创伤出血。” 用法用量 外用:适量,捣烂敷患处。 。【临床应用】: 单方应用 ❶ 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“治黄水疮:黄水藨叶,晒干研末,撒于疮上,未破者调麻油或菜油外涂;或用叶捣烂,兑米醋搽。” ❷ 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“治小儿口角周围腐烂流黄水:黄水藨叶捣敷之,干则另换鲜药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