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词 | 黄水疮 |
类别 |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|
释义 | 黄水疮 皮肤科病证名。 见《外科正宗》卷4。指生于皮肤的一种脓疱性疾病。又名滴脓疮。 由于脾胃湿热过盛,兼受风邪相搏而成。 初起皮肤患处先起红斑,继之成粟米样水疱,逐渐增大。疱液初呈透明,后为混浊,基底红晕,随即变为脓疱。痒而兼痛,搔破黄水淋漓,蔓延不止。疮水干后结痂而愈。 多发生小儿头面、耳、项等处,重者可延及全身。治宜祛风除湿、清热凉血,内服升麻消毒饮加苍术、黄连;风邪胜者服消风散;湿热重者服平胃散加黄芩、黄连。外治热重者用青蛤散或青黛散外敷;湿甚者用碧玉敬或三石敬外敷。 |
随便看 |
|
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,其功能与新华字典、现代汉语词典、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、释义及用法,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