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词 | 麻疹 |
类别 |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|
释义 | 麻疹 病名。 出元·滑伯仁《麻证新书》。简称麻。 又名瘄子、痧子。由麻毒引起的传染病,以体表皮疹状如麻粒而得名,多见于婴幼儿。 发病主要在脾、肺两经,对其他脏腑亦有影响。先见发热、咳嗽、眼泪汪汪、口腔颊内及唇内粘膜上有累累如粟之白点,发热三天左右于耳后、颈、面出现疹点,自上而下及于四肢,至脚为出齐。 一般分为初热期、见形期、收没期三个阶段。初热期治宜宣肺透疹,用宣毒发表汤或银翘散;见形期宜清热解毒,用紫草红花饮(紫草根、西红花、连翘、银花、黄连、浙贝、枇杷叶、板蓝根、竹叶、木通、甘草);收没期,治宜生津养阴兼清余毒,用沙参麦冬汤加减。由于麻疹轻重兼夹不同,临床分为麻疹顺证、麻疹逆证、麻疹险证等,参见各条。 |
随便看 |
|
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,其功能与新华字典、现代汉语词典、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、释义及用法,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