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词 | 鹿肾 |
类别 |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|
释义 | 鹿肾 【概况】: 异名 鹿茎筋(《千金·食治》),鹿鞭、鹿阴茎(《医林纂要》),鹿冲(《四川中药材生产技术》),鹿冲肾(《四川中药志》)。 基源 为鹿科鹿属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阴茎和睾丸。 原动物 梅花Cervus nippon Temminck;马Cervus elaphus L. 余项参见“鹿茸”条。 。【生药】: 采集 宰鹿后,割取阴茎及睾丸,除净残肉及油脂,固定于木板上风干。 药材产于东北、河北、青海、甘肃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 鉴别 阴茎长条状,梅花鹿肾长约15cm,直径3~4cm,马鹿肾长45~60cm,直径4~5cm;表面棕色,有纵行的皱沟,顶端有一丛棕色的毛。中部有睾丸二枚,椭圆形,略扁。 质坚韧。 气微腥。以粗壮、条长、无残肉及油脂者为佳。 加工炮制 鹿肾粉 取鹿肾片,置入炒热的砂子中,炒至松泡,取出,筛去矿子,碾粉。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。 。【化学】: 经对鹿鞭的成分分析证实,梅花鹿鞭和马鹿鞭中均含16种氨基酸、20种无机元素、2种激素。 其中脯氨酸、甘氨酸、谷氨酸、丙氨酸、Na、K、P、Zn、Fe、Mg含量较高[1]。经对梅花鹿鞭的脂肪酸分析,结果为(%)总脂肪酸10.75,其中月桂酸0.49,豆蔻酸5.54,棕榈酸30.15,棕榈油酸7.03,硬脂酸76.37,油酸26.33,亚油酸2.77,亚麻酸1.35,花生酸微量[2]。 参考文献 [1] 吉林中医药 1990;(2)∶34 [2] 中成药研究 1985;(4)∶30 。【药性】: 性味 甘、咸,平。 ❶ 《别录》:“平。” 归经 《四川中药志》:“入肝、肾、膀胱三经。” 功效 补肾,壮阳,益精填髓,下乳。 主治 阳痿遗精,肾虚腰痛,耳聋,耳鸣,宫冷不孕,妇女乳汁不足,劳损,腰膝酸痛。 ❶ 《别录》:“主补肾气。” 用法用量 内服:煎汤,6~15g;煮食,熬膏或入丸散。 。【临床应用】: 配伍应用 ❶ 配山萸肉、巴戟天、淫羊藿、肉苁蓉,治阳痿早泄,梦遗滑精。 ❷ 配虎骨、杜仲、金狗脊、续断,治肾虚体冷,腰背酸,四肢萎软。 ❹ 配明天麻、酸枣仁、旱莲草,治头晕目眩,视物昏花,四肢乏力。 方选和验方 ❶ 鹿肾丸(《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》)治气血两虚,面黄肌瘦,梦遗滑精,阳痿早泄:鹿肾180g,党参、桂元肉、首乌各150g,鱼膘、核桃仁、枸杞子、熟地(酒蒸)、覆盆子各120g,怀牛膝、巴戟天,芡实、黄芪、旱莲草各90g,金樱子、当归、莲须、五味子、麦冬、破故纸、续断、淮山药、山萸肉、丹皮、茯苓、生龙骨、车前子、韭菜子各60g,鹿茸、虎骨各15g。上共研细末,蜜丸如梧桐子大。 每服9g,每日3服,淡盐汤下。 共研为细末,每次服1~2g,以冬季服用为佳。 共为细末,炼蜜为小丸,每服9g,淡盐汤送服。 食疗 ❶ 鹿肾粥(《太平圣惠方》)治肾气虚损、耳聋腰酸:鹿肾(去脂膜、切细)1对,肉苁蓉(酒浸1宿,刮去皱皮,切)60g,粳米60~80g,同煮为粥,加诸调味品服食之。 诸药装入纱布袋内,与诸肉同煮至肉烂熟,去药,加调味品,食肉喝汤。 |
随便看 |
|
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,其功能与新华字典、现代汉语词典、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、释义及用法,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