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词 | 鸭儿芹 |
类别 |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|
释义 | 鸭儿芹 【概况】: 异名 三叶、三石(《别录》),赴鱼(《蜀本草》),水白芷、大鸭脚板(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),鸭脚板草(《四川中药志》),红鸭脚板(《贵州草药》),牙痛草(甘肃)。 基源 为伞形科鸭儿芹属植物鸭儿芹的茎叶。鸭儿芹属全世界约5~6种,中国有1种和1变型。 原植物 鸭儿芹Cryptotaenia japonica Hassk.,又名三叶芹(《经济植物手册》)。 历史 鸭儿芹始见于《国药提要》。 根据《新华本草纲要》考证,认为《植物名实图考》的当归条中所述:“今时所用者皆白花”,椐其所绘的插图,并非真正当归,而系本品。 形态 多年生草本,高20~100cm。 茎直立,光滑,有分枝。叶有柄,叶柄长5~20cm,叶鞘边缘膜质;叶片轮廓为三角形至宽卵形,长2~14cm,宽3~17cm,通常为3小叶,中间小叶片呈菱状倒卵形或心形,长2~14cm,宽1.5~10cm,顶端短尖,基部楔形;两侧小叶片斜倒卵形至长卵形,长1.5~13cm,宽1~7cm,近无柄,所有的小叶片边缘有不规则的尖锐重锯齿,两面叶脉隆起,最上部的茎生叶近无柄,小叶片呈卵状披针形至窄披针形,边缘有锯齿。复伞形花序呈圆锥状,花序梗不等长;总苞片1,钻形,长4~10mm,宽0.5~1.5mm;伞辐2~3,不等长,长5~35mm;小总苞片1~3,长2~3mm,宽不及1mm。 小伞形花序有花2~4;花柄极不等长;萼齿细小,呈三角形;花瓣白色,倒卵形,长1~1.2mm,宽约1mm,顶端有内折小舌片;花柱基圆锥形,花柱短,直立。双悬果的分生果线状长圆形,长4~6mm,宽2~2.5mm,合生面略收缩,胚乳腹面近平直;每棱槽内有油管1~3,合生面油管4。花期4~5月,果期6~10月。 (图见《中国植物志》.第55卷.第2分册.21页.图版6∶1-4)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200~2400m的山地、山沟及林下较阴湿地方。分布于河北、陕西、甘肃、山西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。 朝鲜、日本亦有分布。 。【化学】: 含维生素C、叶绿素、有机酸、木质素、谷胱甘肽[1]。还含挥发油、其中有异丙叉丙酮(Mesityl oxide)、异丙烯基丙酮(Isomesityl oxide)、甲基异丁基甲酮(Methyl isobutyl ketone)、α-及β-蒎烯、莰烯、β-月桂烯、二戊烯、对-聚伞花烃以及γ-松油烯、松油烯(Terpinolene)反式β-罗勒烯(trans-β-Ocimene)[2]。 参考文献 [1] C A 1981;94∶109170x [2] 医学中央杂志(日) 1973;291∶149 【药性】: 性味 辛、苦,平。 ❶ 《别录》:“味辛。” 功效 消炎,解毒,活血,消肿。 主治 肺炎,肺脓肿,淋病,疝气,风火牙痛,痈疽疔肿,带状疱疹,皮肤瘙痒。 ❶ 《别录》:“主寒热,蛇、蜂螯人。” ” 用法用量 内服:煎汤,15~30g。 外用:捣敷或研末撒。。 【临床应用】: 方选和验方 ❶ 《常用中草药配方》:“治小儿肺炎:鸭儿芹15g,马兰12g,叶下红、野油菜各9g。水煎服。” ” ” 单方应用 《陕西中草药》:“治皮肤瘙痒:鸭儿芹适量,煎水洗。” |
随便看 |
|
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,其功能与新华字典、现代汉语词典、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、释义及用法,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