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词 | 鸦葱 |
类别 |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|
释义 | 鸦葱 【概况】: 异名 土参、黄花地丁(《南京民间药草》),人头发、老鹳咀子(《江苏药材志》),兔儿奶(《烟台中草药》),菊花参、罗罗葱(《河南中草药》)。 基源 为菊科鸦葱属植物鸦葱的根。 原植物 鸦葱Scorzonera ruprechtiana Lipsch.et Krasch.ex Lipsch.(Scorzonera austriaca auct.non Willd.;S.glabra Rupr.) 历史 鸦葱《救荒本草》始载:“鸦葱,生田野中,枝叶尖长,塌地而生,叶似初生蜀 形态 多年生草本。 根圆柱形,根颈部被稠密厚实的纤维状残叶,黑褐色。茎高5~25cm,具纵沟棱,无毛,常在头状花序下膨大。 茎生叶叶基渐狭,成具翅叶柄,柄基扩大鞘状抱茎,叶片宽披针形至长椭圆状卵形,长3~30cm,宽1.5~5cm,边缘平展或波状皱曲,两面无毛或基部边缘有蛛丝状柔毛;茎叶2~4,较小,宽披针形至鳞片状。头状花序单生于茎顶,长1.8~4.5cm;总苞宽圆柱形,总苞片4~5层,无毛或顶端被微毛及缘毛,外层的比内层的短;边缘膜质;全为舌状花,黄色,两性,结实。 瘦果圆柱形,长12~15mm,黄褐色,稍弯曲,有纵肋,无毛;冠毛污白色至淡褐色,长12~20mm。花果期5~7月。 (图见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.第4册.675页.图6763) 生境与分布 散生于丘陵坡地、草原或石质山坡。分布于中国东北和华北各地。 蒙古和原苏联欧洲部分及西伯利亚地区也有分布。。 【生药】: 采集 夏、秋季采挖根。 鉴别 根长圆柱形,长可达20cm以上,直径0.6~1cm;表面棕黑色,有纵横皱纹,上部具密集的横皱纹,根头部残留众多棕色毛须(叶基纤维束与维管束)。质较疏松,断面黄白色。 气微,味微苦、涩。 贮藏 置干燥处。。【化学】: 含橡胶、菊糖、胆碱等。 参考文献 江苏药材志.人民卫生出版社,1965∶162 【药性】: 性味 苦,寒。 ❶ 《江苏药材志》:“微苦、涩。” 功效 清热解毒,活血消肿,消炎,通乳。 主治 疔疮痈疽,乳腺炎,毒蛇咬伤。 ❶ 《江苏药材志》:“消肿解毒。治五劳七伤,疔疮痈肿。” ” 用法用量 内服:煎汤,25~50g。 外用:捣敷或捣汁搽。。 【临床应用】: 单方应用 ❶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“治毒蛇咬伤,疔疮痈疽,蚊虫叮咬,乳腺炎:鸦葱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,或捣汁敷患处。” ” |
随便看 |
|
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,其功能与新华字典、现代汉语词典、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、释义及用法,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