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  词典首页

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:

 

字词 鲳鱼
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
释义 鲳鱼

【概况】:

异名 鱼(《临海异物志》),昌侯鱼、昌鼠(《本草拾遗》),狗瞌睡鱼(《岭表异录》),鲳鳊(《医林纂要》),镜鱼、平鱼(《黄渤海鱼类调查报告》),白昌(《中国动物图谱·鱼类》),叉片鱼(江苏、浙江)。

基源 为鲳科鲳属动物银鲳,药用其肉。

原动物 银鲳Stromateoides argenteus(Euphrasen).

形态 体长73~127mm,体卵圆形,短而高,很侧扁。背面和腹面狭窄。

尾柄侧扁而短。

头较小。吻短。眼较小,位靠近前端。口小,上下颌各具细小牙1行,排列紧密。

鳃孔小,鳃耙细弱,鳃耙4~6+7~11。体被细小圆鳞,极易脱落。侧线完全,位高,呈弧形,与背缘并行。背鳍Ⅸ~Ⅺ,33~36,前部鳍条隆起呈镰刀形。

胸鳍长。无腹鳍。

臀鳍Ⅶ~Ⅸ32~35,臀鳍鳍条与背鳍鳍条部相对同形。尾鳍深叉,下叶比止叶稍长。

体具白色光泽,背部青灰色,腹部乳白色,各鳍浅灰色。(图见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.第2册.图276)

生境与分布 为近海性中下层鱼类,常栖息于潮流缓慢的海区内。

以小鱼,硅藻等为食。分布于渤海、黄海、东海、南海。

【生药】:

采集 四季捕捉,捕后去内脏,洗净,备用。

【化学】:

银鲳可食部100g含水分76g,蛋白质15.6g,脂肪6.6g,碳水化物0.2g,灰分1.6g,钙19mg,磷240mg,铁0.3mg。

参考文献 中国药用动物志协作组.中国药用动物志.第2册.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,1983∶252

【药性】:

性味 甘,平。

《医林纂要》:“甘、苦,温。”

功效 补胃,益气,养血,柔筋。

主治 消化不良,脾虚泄泻,贫血,筋骨酸痛,四肢麻木等症。

用法用量 100~200g。

使用注意 ❶ 《本草拾遗》:“腹中子有毒,令人痢下。”
❷ 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“多食发疥动风。”

。【临床应用】:

方选和验方 ❶ 《中国动物药》:“治脾胃虚弱,消化不良:鲳鱼2条,白术15g,陈皮10g。水煎,食肉饮汁。”
❷ 《中国动物药》:“治筋骨酸痛,四肢麻木:鲳鱼2条,当归15g,伸筋草50g,水煎服,日2次。”

【医药家论述】:

❶ 陈藏器:“鲳鱼生南海,状如鲫,身正圆,无硬骨,作炙食至美。”
❷ 《岭表录》:“形似鳊鱼,脑上突起连背,身圆肉厚,白肉鳜肉,只有一脊骨,治之以葱姜,缹之以粳米,其骨亦软而可食。”

随便看

 

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,其功能与新华字典、现代汉语词典、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、释义及用法,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Ctoth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:2025/8/13 23:55: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