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词 | 鲫鱼 |
类别 |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|
释义 | 鲫鱼 【名称出处】:《别录》 【概况】: 异名 鲋(《吕氏春秋》), 基源 为鲤科鲫属动物鲫鱼,药用其肉或全体。 原动物 鲫鱼Carassius auratus Linnaeus 形态 体侧扁,宽而高,腹部圆。 体长可达250mm以上。头小,吻钝,吻长等吻宽。口端位,呈弧形。眼大,下咽齿单行,成侧扁,倾斜面有一沟纹。鳃耙一般为37~46,细长,呈披针形。鳞大,形圆,侧线鳞 (图见《中药大辞典》.2624页.5510条图) 生境与分布 生活于河流、湖泊、池沼中,尤以水草丛生的浅水湖和池塘较多。适应性很强。 主要食物为苔藓虫、淡水壳菜、蚬、虾等动物及藻类植物、水草的嫩叶、湖底的腐败植物等。中国各地均有分布。 。【生药】:采集 四季捕捞,捕后去内脏及鳞片,鲜用或晒干。 【化学】: 可食部每100g含水分85g,蛋白质13g,脂肪1.1g,碳水化合物0.1g,灰分0.8g,钙54mg,磷203mg,铁2.5mg,维生素B10.06mg,维生素B20.07mg,维生素C2.4mg。 参考文献 中国预防医药科学院.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.食物成分表.人民卫生出版社,1963:62 【药性】: 性味 甘,平。 ❶ 《千金·食治》:“味甘,平。” 归经 入脾、胃、大肠经。 ❶ 《本草衍义补遗》:“入阳明。” 功效 健脾利湿。 主治 治脾胃虚弱,纳少无力,痢疾,便血,水肿,淋病,痈肿,溃疡。 ❶ 《别录》:“主诸疮,烧,以酱汁和敷之,或取猪脂煎用,又主肠痈。” 用法用量 内服:煮食或煅研入丸、散。外用:捣敷、煅存性研末撒或调敷。 使用注意 《食疗本草》:“夏月热痢可食之,多益。冬月则不治也。” 。【临床应用】: 方选和验方 ❶ 鲫鱼膏(《太平圣惠方》)治诸癣疮,或干或湿,痛痒不可忍:鲫鱼1条,乱发(鸡子大)2枚,雄黄45g(细研),硫黄30g(细研),猪脂250g。 生煎猪脂令沸,即下鱼煎烟尽,次下乱发令消,滤去滓;下雄黄、硫黄末,搅令匀,盛于瓷器中。不计时候涂之,以愈为度。 将鲫鱼、蛤蟆、蓖麻仁与麻油同用文武火熬枯,滤去渣,熬至滴水成珠,离火,入真轻粉120g,铅粉360g,收藏。临用取膏摊贴。 如疮干,用麻油调,疮湿干用。 每服3g,米粥汤送下,1日3次。 ❽ 鲫鱼羹(《圣济总录》)治产后无乳:鲫鱼500g,蛴螬5枚。 上2味,依常法煮羹,食之。 鲫鱼去肠杂,留鱼鳞,大蒜去皮切细,填满鱼腹,纸包泥封,炭火煨熟取鱼肉,拌平胃散,加油、盐调味,米汤送服。每日分2~3次服食,连服7~10日。 ❿ 药汁煮鲫鱼(《中华临床药膳食疗学》)用于扶正抗癌:大鲫鱼1条,郁金、香附、当归、白芍各9g,橘叶6g,丝瓜络15g,油、盐少许。 上6味药煎汤去渣,药汁加入鲫鱼煮熟,油、盐调味后,食鱼喝汤。每日1剂,15~20日为1疗程。 ⑾鲫鱼粥(《食医心鉴》)治产后赤白痢,肚脐痛不可忍,不可下食:鲫鱼500g,红米200g。 上以纸各裹鱼于 ⑿煨鲫鱼(《百一选方》)用于久泻久痢,不思饮食,脾胃虚弱,大便不固者:鲫鱼1尾,不去鳞、鳃,腹下作一孔,去内脏,装入白矾2g,用草纸或荷叶包裹,以线扎定,放火灰中煨至香熟。取出,随意食之,亦可蘸油盐调味食。 ⒀千金鲫鱼汤(《千金要方》)用于产后气血不足,乳汁减少:鲫鱼250g,猪脂100g(切块),漏芦60g,钟乳石60g,水和米酒各半共煮至烂熟,去渣取汁,时时饮服,令药力相接。 ⒁《食物中药与便方》:“治肠风下血,噤口血痢,走马牙疳,齿龈衄血:大鲫鱼1条,去肠留鳞,五倍子、明矾各6g研末,填入鱼腹内,以黄泥封固烧存性,研为细末(或为丸),以黄酒送下,每服3g,1日3次。” ⒂《食物中药与便方》:“治妇女血崩:鲫鱼1条,去肠,腹内纳入当归10g,血竭、乳香各3g,泥封烧存性,研细末。温黄酒送服。 每服3g,1日2次。” ⒃《食物药用指南》:“治气管炎、哮喘:鲫鱼2条,去内脏,放瓦上焙干研末,每次5g,配姜、半夏粉各3g,黄酒冲服或米汤送下,每日早晚各1次。” ⒄《常见药用动物》:“治脾胃虚冷,食欲不振;鲫鱼250g,豉10g,陈皮10g,老姜2片,胡椒0.3g。水煎,空腹服。 ” ⒅《常见药用动物》:“治乳汁不足:鲫鱼500g,冬虫夏草15g,漏芦25g,鱼熬汤,上药加水煎汤,同服。” ⒆《广西药用动物》:“治乳疮:鲫鱼200g,鲜蒲公英6g,煮汤服。另用鲜蒲公英捣烂,敷患处。” ⒇《食物药用指南》:“治肾炎:鲫鱼1条,去肠及鳞,独头大蒜1头,去皮,装入鱼腹内,外用纸包裹,放入谷糠内烧熟或放入烤箱烤熟食用。每日1次,连食1周。” (21)《食物中药与便方》:“用于体虚浮肿(包括慢性肾炎、营养不良性浮肿等):鲫鱼1条,去肠杂,商陆(切如豆粒)、赤小豆各12g,填入鱼腹内,用线缚定,放入锅内(不用盐)加水煮至熟烂,不吃鱼,只饮汤。间日服1剂,共服3~4剂,小便利即愈。” (22)《食治本草》:“治膈气呕吐(包括胃或食道癌初期):鲫鱼1尾,去肠留鳞,大蒜细切,填入鱼腹,纸包泥封,烧存性,研成细末(或丸),每服3g,以米汤送下,1日2~3次。” (23)远志鲫鱼(《中华临床药膳食疗学》)用于小儿生长发育,提高智能水平:鲫鱼1条,远志10g,石菖蒲12g,葱、姜、盐、料酒、味精适量。 鲫鱼去肠及鳞,洗净,将远志、石菖蒲纳入鱼腹中,置鱼于瓷容器中,加水及调料,上锅蒸30分钟即成。 单方应用 ❶ 《千金方》:“治小儿头不生发:鲫鱼烧灰,末,以酱汁和敷之。” ❹ 《广西药用动物》:“治对口疮:鲫鱼1条,加红糖适量,捣烂,敷患处,每日换1次,连用3日。” 食疗 ❶ 姜橘椒鱼羹(《食医心镜》)治胃寒型胃脘疼痛,食欲不振,消化不良虚弱无力等症:鲫鱼250g,生姜30g,橘皮10g,胡椒3g。鲫鱼去肠及鳞,洗净,生姜、橘皮切片,与胡椒一起用纱布包好,填入鱼腹内,加水,小火煨熟。 加盐少许,空腹吃鱼喝汤。 猪油放勺里,旺火烧热,依次放入胡椒粉、葱米、姜末,随后放入清汤、奶汤、绍酒、味精、食盐,另将切过花刀的鱼放在开水锅内烫约4分钟(刀口翻起,并去腥味),取出放入汤里,再把枸杞子入锅内,烧沸后微火炖20分钟,加入葱丝、胡荽段、醋,并洒入香油即成。 ❺ 鲫鱼羹(《饮膳正要》)用于脾胃虚弱之慢性腹泻,慢性痢疾等:大鲫鱼1000g,大蒜2瓣,胡椒、小椒、陈皮、缩砂仁、荜茇各10g,葱、盐、酱油、植物油等适量。 鲫鱼洗净,腹内装入调料,将鱼放入油锅内煎熟,再加水炖至汤浓稠呈奶白色即可。空腹吃鱼喝汤。 淡食鱼肉。 ❼ 灯心花鲫鱼粥(《中华食物疗法大全》)治儿童体虚浮肿、慢性肾炎和营养不良性水肿。或儿童消化功能障碍所致的消瘦、烦躁、睡眠不宁和成人失眠等神经官能症:鲫鱼1~2条,灯心花5~8札,大米30g。如常法煮粥。 ❽ 鲫鱼山药粥(《粥》)用于肠胃失和,食水不调引起脘腹冷痛、反胃呕吐等症:鲫鱼250g,山药100g,粳米100g,葱白、姜末、料酒、食盐、味精适量。鲫鱼洗净切块,与调料共煮烂,去刺留汁,放入山药(去皮切块)、粳米和适量水,武火煮沸后,改文火熬至米开花时,调入味精即成。 (忌食生冷寒凉之物。内热体质者不宜食。 )❾ 鲫鱼大枣粥(《粥》)用于肠胃失和,食水不调引起的脘腹冷痛、反胃吐食、手足浮肿等症:鲫鱼250g,粳米100g,大枣20枚,葱白、姜末、料酒、盐、味精适量。鲫鱼洗净与佐料共煮烂,去刺留汁,加入大枣、粳米、水适量,文火熬至米开花时,调入味精即成。 ⑾《常见药用动物》:“用于痔疮:鲫鱼1条,韭菜200g,共煮熟食用。” ⑿《常见动物药》用于咳嗽胸痛:“鲫鱼1条,去内脏,鱼腹内纳入白果仁10g,用线扎紧,蒸熟吃鱼。” ⒀海带炖鲫鱼(《中华临床药膳食疗学》)治反胃吐食:鲫鱼1条,海带10g。鲫鱼去肠留鱼鳞,用植物油煎略黄,加海带(水发切丝)、少许盐、生姜、葱、花椒同煮40分钟,即可食用。 ⒁《中国动物药》:“治脾胃虚弱,食欲不振:鲫鱼1条,紫蔻10g,陈皮、生姜、胡椒等适量。鲫鱼去肠及鳞,紫蔻(研末)纳入鱼腹内,再加陈皮、生姜、胡椒等煮熟食之。” ⒂《食物药用指南》:“用于营养性浮肿,下乳:鲫鱼1条,去肠杂及鳞,花生仁60g。共炖烂,加黄酒少许,连汤食用。 ” ⒃黄芪赤豆鲫鱼汤(明通医药 1994;(5))用于孕妇水肿或因湿引起的水液潴留如四肢肿胀,晨起眼皮浮肿,小便不利等症:鲫鱼500g,赤小豆100g,生黄芪30g,生姜皮等调料各适量。。【医药家论述】: ❶ 缪希雍《本草经疏》:“鲫鱼入胃,治胃弱不下食;入大肠,治赤白久痢、肠痈。脾胃主肌肉,甘温能益脾生肌,故主诸疮久不瘥也。”“鲫鱼调胃实肠,与病无碍,诸鱼中惟此可常食。” |
随便看 |
|
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,其功能与新华字典、现代汉语词典、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、释义及用法,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