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禧
【生卒】:1624—1680 【介绍】: 明清之际学者。 字凝叔,一字叔子,号裕斋,一号勺庭,江西宁都人。与兄魏祥,弟魏礼合称宁都三魏。甲申事变后,放弃时艺,专攻古学,隐居宁都城西南的翠微山,为“易堂九子”之一。 与方以智友善。 方称赞魏禧他们:“易堂真气,天下无二”。其著作收入《宁都三魏全集》。魏禧从反思明亡教训出发,批判八股取士和空谈心性的学术,走上经世致用的实学道路,提出了“变法三策”,“救荒三论”和“封建三论”这些颇具见地的看法。他提倡学古,但反对“卑卑而守之,循循而效之”的守古做法,主张“作子孙不作奴卑”。他说:“我辈生古人之后,当为古人子孙,不可为古人奴婢。盖为子孙,则有得于古人真血脉;为奴婢则依傍古人作活耳。”不失为一种值得肯定的古今观。喜谈兵。 所著《兵迹》、《兵谋》、《兵法》诸书除详细搜罗历代用兵事迹外,还提倡兵、儒相通,将应通儒,儒亦可为将;充分肯定长城在边疆防御作战中的作用,提出了“外凭长城以为藩,内列堡塞以为固”的防御战略,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。著有《魏叔子文集》。(杨柱才、刘庆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