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词 | 魏、晋、南北朝时丝绸 |
类别 |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|
释义 | 魏、晋、南北朝时丝绸 【时间】:公元220—589年 蚕桑是普遍的家庭副业,因此曹操首创“亩课田租,户调绢绵”的税收法。 诸葛亮提出“今民贫国虚,决敌之资,唯仰锦耳”。北魏贾思勰的《齐民要术》,推进蚕业技术进步。 晋时扬泉《蚕赋》记载当时小蚕恒温饲育,给桑切成条状,注意眠起时的温湿度调节。 南北朝时,中日两国交往频繁,日本屡次派人到江浙一带采购丝绸,并请织绸、裁缝工去日本传授技艺。 称织绸工为“汉织”(北方人)、“吴织”(南方人),称裁缝工为“兄媛”、“弟媛”。这些织绸、裁缝工人去日,对发展日本丝绸业做出了贡献。 |
随便看 |
|
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,其功能与新华字典、现代汉语词典、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、释义及用法,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