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  词典首页

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:

 

字词 高橇
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
释义 高橇

亦称“伎”、“踏”、“高”、“高跷”。

《列子·说符》:“宋有兰子者,以技干宋元。宋元召而使见其技,以双枝长倍其身,属其胫,并驰并趋,弄七剑,迭而跃之,五剑常在空中。”这种双枝属胫,实际上就是高跷表演。有人说高跷原是一种水田舞踊,与秧歌有著密切关系。

这是可能的。因为,《京都风俗志》就是称高跷为“高脚秧歌”。高跷分为两种,一种是矮脚高跷,演员脚上绑著大约三四尺高的木条,分饰著各色人物,一面走,一面表演,跳扑驰腾,舞蹈性强,可以表现《扑蝶》、《八仙过海》之类节目。一种是长脚高跷,脚上绑的木条很高,灵活性较差,可以表演《小放牛》、《打花鼓》之类节目。

甫塘逸士《续阅微草堂日记》:“高跷皆上与楼齐,在道稍停,即可借人家飞檐为其坐席也。”这要算是最高的高跷。表演时,有锣鼓伴奏,主要是鼓,加强节奏。《雍熙乐府·元夜》:“货郎儿由恁来赊,耍孩儿竹马蹀躞,高橇,挑彩索,各逞豪杰。

”《金瓶梅》此回《双调·新水令》提到的“躧高橇”,正是民间娱乐的一种,明代散曲常写及,并与鲍老、迓鼓、舞旗、竹马等相列。

随便看

 

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,其功能与新华字典、现代汉语词典、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、释义及用法,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Ctoth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:2025/8/16 4:54:1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