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词 | 高山栲 |
类别 |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|
释义 | 高山栲 【名称出处】: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 【概况】: 异名 白栎(云南)。 基源 为壳斗科栲属植物高山栲的根、茎皮、果实入药。 原植物 高山栲Castanopsis delavayi Franch.,又名高山栗(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补编》),滇锥栗(《云南植物志》)。 形态 常绿乔木,高达20m;幼枝无毛,有时有粉白色鳞粃。 叶倒卵形或卵形,长6~11cm,宽3.5~7cm,先端钝或短尖,基部楔形或钝,边缘中部以上有疏锯齿或波状齿,无毛,下面初时有黄棕色鳞粃,老时银灰色,侧脉6~10对;叶柄长约1cm。 雄花序常圆锥状,轴密生黄褐色鳞粃。雌花单朵生于总苞内。 壳斗宽卵形至球形,常有短柄,顶端破裂,连刺直径1.5~2cm;苞片钻形,长3~6mm,基部合生成束并排成连续的4~6环;坚果宽卵形至球形,直径0.8~1cm,长1~1.4cm,无毛;果脐小。(图见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.第1册.417页.图834)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500~2800m的林中。 分布于云南、四川南部、贵州和广西西南部。。【药性】: 性味 辛、涩、微苦,平。 功效 收敛止泻,解毒消炎。 主治 《云南药用植物名录》:“茎皮、根治肠炎、腹泻;解大麻芋、附片、草乌中毒。果实治心悸,耳鸣,腰痛。果皮治皮肤瘙痒,皮肤过敏。寄生清热止泻。治感冒,咽炎,扁桃体炎,腹泻。 ” 用法用量 内服:煎汤,茎皮、根30~60g;果实30~60g,研粉,糖水送服。。【临床应用】: 单方应用 ❶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“治肠炎、腹泻:高山栲根、茎皮30~60g,水煎服。” |
随便看 |
|
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,其功能与新华字典、现代汉语词典、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、释义及用法,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