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鹿花
【概况】: 异名 葛根跌打(《云南药用植物名录》),合罕郎(傣族)。 基源 为豆科崖豆藤属植物马鹿花的根皮。崖豆藤属全世界约200种,中国约40种。 原植物 马鹿花Millettia leptobotrva Dunn,又名窄序崖豆藤(《中国主要植物图说·豆科》),思茅崖豆(植物分类学报)。 形态 直立灌木,高1~3m。 根粗壮,黄褐色,表皮有瘤状突起。单数羽状复叶互生;小叶7~15,椭圆形,长4~5cm;被毛,纸质。 总状花序腋生,花淡紫色。荚果长圆形,扁平,长4~8cm,被毛;种子扁圆。 花期夏季。(图见《云南中草药选》(续集).95页.彩图47)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杂木林或荒地。分布于广东、广西,云南。 。【生药】: 采集 全年可采,除去茎叶,根及须及泥沙,晒干。 加工炮制 取原药材,除去杂质,洗净,切厚片,晒干。 贮藏 置干燥处,防蛀。 。【药性】: 性味 甘、涩,平。 功效 驱虫。 主治 蛔虫、寸白虫,小儿疳积。 用法用量 内服:煎汤9~15g,加适量蜂蜜,空腹服,连服2日。 。【临床应用】: 单方应用 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:“治小儿蛔虫症:马鹿花根皮9~15g。水煎半小时,去渣,加蜂蜜适量,空腹服,连服2日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