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铃薯茎线虫病
马铃薯的线虫病害。 病原物是垫刃目茎属的破坏性茎线虫(Ditylenchus destructer Thorne)和起绒草茎线虫〔D.dipsaci(Kuhn)Filipjev〕。破坏性茎线虫仅危害地下部的块茎和匍匐茎,从皮孔或芽眼侵入皮层组织,迁移取食其薄壁细胞,引起小斑。 典型薯斑白色或淡色,斑下薯肉干腐,似白粉。小斑可愈合为大块斑。 起绒草茎线虫常侵袭马铃薯地上部,诱发典型的植株矮缩,茎叶畸形;有时也危害块茎,引起黄至褐色的海绵状病斑。二者尚能危害其他作物和杂草。 在中国破坏性茎线虫主要危害甘薯、当归以及百合等。起绒草茎线虫有多个生理小种,在病组织上形成高抗干燥的羊毛状线虫团,可长期存活。 侵染源为病薯、病土、病残体和杂草上的病原线虫。连作有利于发病。 可采取无病种薯或抗病品种、轮栽非寄主作物与药剂处理土壤等防治措施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