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词 | 马蹄叶 |
类别 |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|
释义 | 马蹄叶 【概况】: 异名 马蹄草(《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》)。 基源 为毛茛科驴蹄草属植物驴蹄草的全草。驴蹄草属全世界约30种;中国约4种,产中国西南、西北、和东北,供药用的有2种和1变种。 原植物 驴蹄草Caltha palustris L. 形态 多年生草本,有多数肉质须根。 茎高10~48cm,在中部或中部以上分枝。 基生叶3~7,有长柄;叶片圆形、圆肾形或心形,长2.5~5cm,宽3~9cm,顶端圆形,基部深心形,或基部2裂片互相复压,边缘密生正三角形小牙齿。茎或分枝顶部有2朵花组成的简单的单歧聚伞花序,花梗长2~10cm;萼片5,黄色,倒卵形或狭倒卵形;雄蕊长1.5~7mm,花丝狭线形;心皮7~12,与雄蕊近等长。 蓇葖长约1cm,宽约3mm,具横脉,喙长约1mm。种子狭卵球形,长1.5~2mm,黑色,有光泽,有少数纵皱纹。 5~9月开花,6月开始结果。(图见《中国植物志》,第28卷,图版11∶1-5)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谷溪边或湿草甸中,有时也生在草坡或林下较阴湿处。分布于华北及陕西、甘肃南部、新疆、浙江西部、河南西部、四川、云南西北部、西藏东部。在北半球温带及寒温带地区广布。 。【化学】:全草含原白头翁脑(原白头翁素Protoanemonin),鲜草中含0.26μg/g[1]。 花及植物中有3′-O-二氢叶黄素(3′-0-Dihydrolutein)、3′-表叶黄素、隐黄素(α-Cryptoxanthin)[2]、驴蹄草黄素(Calthaxanthin)[3]及香豆素[4]。花中含多种黄酮甙。还有常春藤甙元、常春藤酸(Hederagenic acid)、16,17-二羟基贝壳杉烷-19酸、驴蹄草内酯丙(Palustrolide-3β,23-二羟基羽扇豆烷13β-28内酯)[5]、驴蹄草内酯甲(Caltholide-24去甲-3-β-羟基羽扇豆烷13β-28内酯)及表驴蹄草内酯(Epicaltholide,3a异构体),以及莨菪亭内酯(Scopoletin)、伞形花内酯(Umbelliferone)、三萜甙类、谷甾醇及其甙等[6]。 又谓根茎和全草含三萜皂甙,其甙元为齐墩果酸及常春藤甙元,根中含木兰碱[7,8]。 参考文献 [1]CA 1987;106∶135315j [2]CA 1980;92∶89602t [3]CA 1974;81∶87961h [4]CA 1971;74∶20747x [5]Phytochemistry 1984;23(9)∶2082 [6]1984;23(8)∶1699 [7]长白山植物药志,吉林人民出版社,1984∶378(pacтитeлъныe pecypcы 1978;14(1)∶93) [8]CA 1963;59∶4208d 。【药理】:所含三萜皂甙能降低正常大鼠血中胆固醇水平,且使其总蛋白减少,血糖升高[1]。 长期给予动物,所含三萜皂甙也可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,血糖水平则有所提高,白蛋白无改变,球蛋白下降,对于甲醛性足肿胀,能明显地抑制炎性水肿的发展,其甙元之一的齐墩果酸的抗炎作用则较弱[2]。早年报道含原白头翁素,有强烈的刺激性,为食入马蹄叶引起中毒之原因[3]。 参考文献 [1]pacтитепъные Pecypcы 1979;14(1)∶93 [2] 1979;15(1)∶115 [3]CA 1917;11∶368 。【药性】:性味 辛,微温。 功效 除风散寒。 主治 头目昏眩,周身疼痛,烫伤,皮肤病。 用法用量 内服:煎汤,12~18g;或泡酒。外用:捣烂涂敷。 。【临床应用】:单方应用 ❶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“治中暑,尿路感染:马蹄叶3~6g,水煎服。” |
随便看 |
|
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,其功能与新华字典、现代汉语词典、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、释义及用法,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