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的尻形
马匹后躯的外部形状。 是马体发动推进力的重要部位,与后肢相连结,其结构对工作能力有很大关系。根据尻部的长、宽和斜度以及肌肉发达状况,可将马的尻形分为6种类型: ❶ 正尻。尻部从腰角到臀端所成之斜面(额骨的倾斜度)与地面的水平面所呈角度为18°~30°,长宽适度,肌肉发育良好,既利于速力,也利于持久,是理想的尻形。 ❷ 平尻。 尻部上缘接近水平面,而额骨的倾斜度小于20°,这种尻形在推动力和持久力上都较差。 ❸ 斜尻。 尻部上缘明显倾斜,额骨的倾斜度在35°左右,这种尻形利于推动及持久,但速力较差,重挽马及山地马多见。 ❹ 复尻。 尻部肌肉甚为丰满,致使两侧隆起而中央出现纵沟,大多数重挽马所具的特点。 ❺ 圆尻。 尻形接近正尻,但肌肉较为发达,致使尻部上缘呈现中央稍高而两侧略低的半圆形,是乘用马和快步马理想的尻形。 ❻ 尖尻。 又称屋脊尻,系荐骨向上突出明显,两侧肌肉消瘦,呈屋脊状,且大多伴随短斜尻,对任何马都是严重的缺点。 1.正尻 2.平尻 3.斜尻 4.圆尻 5.复尻 6.尖尻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