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词 | 香叶树 |
类别 |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|
释义 | 香叶树 【名称出处】:《广西药用植物名录》 【概况】: 异名 土冬青、一面光(《广西药用植物名录》),小粘叶、臭油果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,疔疮树(《新华本草纲要》)。 基源 为樟科山胡椒属植物香叶树的树皮和叶、茎皮。 原植物 香叶树Lindera communis Hemsl. 形态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,高3~6m,树皮淡褐色,当年生枝纤细,平滑,绿色,有时有纵条纹,被黄白色短柔毛,基部有密集的芽鳞痕迹,小枝粗壮无毛,表皮不规则纵裂。 叶柄长5~8mm,被黄褐色柔毛或无毛,叶片互生,薄革质至厚革质,卵形,披针形或椭圆形,长4~9cm,宽1.5~3cm,先端渐尖或长渐尖,基部楔形至圆形,上面绿色,无毛,下面被黄褐色柔毛,全缘,内卷,羽状叶脉,侧脉每边5~7条,与中脉在上面凹下,在下面明显隆起。花单性,雌雄异株,伞形花序单生或2个同生于叶腋,近于无总梗,总苞片4枚,交互对生,早落,内有花5~8朵,雄花:花被片6,卵形,黄色,近等大,外面散生金黄色绢毛,能育雄蕊9枚,排成3轮,第3轮基部有1对宽肾形腺体,花有2室;雌花:黄色或黄白色,花被片6,卵形,退化雄蕊9,条形,第3轮有1对腺体;子房椭圆形,无毛,柱头盾形,具乳突。果实卵形,长约10mm,直径7~8mm,无毛,成熟时鲜红色,果梗长4~7mm,被黄褐色柔毛。花期3~4月,果期9~10月。(图见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.第1册.853页.图1706)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50~2500m的阔叶林中或山坡路旁灌丛。分布于甘肃、陕西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。 中南半岛各国也有。。【生药】: 采集 全年可采树皮或叶。树皮应刮去粗皮,晒干。 【化学】: 叶中含联苯双酯,即4,4′-二甲氧基5,6,5′,6′-二次甲二氧基苯双甲酯(Biphenbate,Biphenyl dicarboxylate,Biphenyldimethoxy dicarboxylate)(1)[1]。 附 果实含挥发油0.2%~0.5%,果含脂肪油52.6%,果皮含脂肪油42.7%,果仁含脂肪油71.2%。全果脂肪油称臭油,油脂中脂肪酸为癸酸、软脂酸、蓖麻酸(Ricinoleic acid)、油酸等[2]。 参考文献 [1] 新华本草纲要.第1册.1988:86 [2] 华东地区第七次天然药物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(无锡),1987:11 。【药性】:性味 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“涩、微苦,温。” 功效 祛风热,理跌打。 主治 疔疮,跌打损伤。 ❶ 《广西药用植物名录》:“祛风,散热,杀虫,治疥疮。” 用法用量 内服:煎汤,6~9g。 外用:捣敷或研末调敷。 。【临床应用】: 单方应用 ❶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“治疔疮,对口痈:小粘叶鲜叶适量,未成脓时加白酒,已成脓时加白糖,同捣烂敷患处,每日换药1次。亦可同时用鲜枝叶煎汤内服。” |
随便看 |
|
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,其功能与新华字典、现代汉语词典、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、释义及用法,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