飞蛾扑火
[结构] 主谓式。 [释义] 飞蛾扑到火上。比喻自取灭亡。 蛾:蛾子,昆虫,多在夜间活动,常飞向灯光。 [出处] 《梁书·到溉传》:“如飞蛾之赴火,岂焚身之可吝。” [功能、例句] ❶ 作主语。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五八回:“正是飞蛾扑火身倾丧,怒鳖吞钩命必伤。” ❷ 作宾语。元·杨显之《潇湘雨》二折:“他走了,我一向寻找不著,他今日自来投到,岂不是飞蛾扑火。” [附条] ❶ “飞蛾投火”。元·无名氏《谢金吾》三折。 ❷ “飞蛾投焰”。明·汪廷讷《狮吼记·住锡》。 ❸ “灯蛾扑灭”。蔡东藩《民国通俗演义》。 [同义] 以卵击石 自取灭亡 自投罗网 自掘坟墓 [反义] 死里逃生 虎口逃生 绝处逢生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