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教
指诗歌的教育感化作用。 语出《毛诗序》:“《关雎》后妃之德也,风之始也,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。故用之乡人焉,用之邦国焉。 风,风也,教也;风以动之,教以化之。 ”《毛诗序》通过对《关雎》诗意的附会,引出了诗歌的教育感染人的作用问题,进而把诗歌作为安邦治国的工具,主张诗歌创作应该维护封建道德,应该为巩固封建统治服务。在先秦,孔子提出诗歌应该“迩之事父,远之事君”,(《论语·阳货》)荀子也强调诗乐的教化作用,主张统治者应自觉地利用诗乐教育人民。《毛诗序》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文学思想,强调统治者应利用诗歌自上而下的教化人民,这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对古代文化遗产以及文学的要求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