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词 | 韩愈 |
类别 |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|
释义 | 韩愈 【生卒】:768—824 【介绍】: 唐朝中期著名的文学家、教育家。 字退之,邓州南阳(今河南邓县)人。祖籍昌黎,又称“昌黎先生”。出身贫寒,刻苦自学成才。 他做过国子博士、四门博士、国子祭酒,在整顿唐代中央教育方面做了不少工作。他积极从事教育活动,凡经他指教过的人,都自称为“韩门弟子”。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:1.重视教育的作用,提出“明先王之教”为教育目的。 他将教育的作用与性三品联系在一起,认为“性”是“道”的体现,包含著仁、礼、信、义、智五常之教。认为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对有不同品级人性的人产生不同影响,对上品之人,则就“学而愈明”;对中品之人,则“可导而上下”;对下品之人,则只能用刑罚来制服使其“畏威而寡罪”。 2.注重学习方法,提出“业精于勤,荒于嬉;行成于思,毁于随”的学习原则,提倡“记事者必提其要,纂言者必钩其玄,贪多务得,细大不捐”的学习方法。 强调治学的态度应“沉浸浓郁,含英咀华”。3.在教学方法上,重视因材施教。他以工匠使用木材为例,说明教育者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使用不同的方法。 4.在教师方面的观点,他的《师说》针对当时社会上轻视教师、难于从师的错误思想、阐明了“从师”与“为师”的重要性,指出了教师的任务是“传道、授业、解惑”;在师生关系上提出“弟子不必不如师,师不必贤于弟子”的精辟见解,打破了汉唐以来的师道尊严与权威,这是对师道思想的新发展。韩愈除了从事教育活动外,还著有许多论著与文学作品。 他的著作由其弟子李汉编为《昌黎先生文集》。他的作品以诗文为多,其中《师说》、《进学解》、《子产不毁乡校颂》都涉及到教育问题。 韩愈在维护“儒道”方面有著重要贡献。他的思想在其门人李翱的发挥下,成为宋明“理学”的先驱,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一定影响。 |
随便看 |
|
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,其功能与新华字典、现代汉语词典、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,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、释义及用法,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。